close

@ 正常人體,有(正常運動變化的氣升降出入),所謂的陰平陽秘也好,所謂的其他的東西也好,都是在講的正常運動,

    陰平陽秘也不是平平靜靜地呆著,它也是在那運動著的

@ 陰陽失調了就是病。陰陽和調了就是健康。陰陽就包括氣血、包括臟腑,包括很多的,都可以用陰陽來加以概括的

@ 氣血多了就很好嗎?氣血充盛、旺盛是好事。但是過多了,瘀滯了,那不就是壞事了嗎?七情誰沒有呀,是正常的,但是過分了那不就是壞了嗎? 

    高興好,高興大了也不好。過喜也傷心,“喜則氣緩”。那就是失調。所以在一定的範圍內的諧調,或和諧,就是正常。失於和諧,就是病

@ 你說你喝這碗湯藥下去了,說這湯藥準到哪,不到別處,那不可能。你針灸一下,說針灸就針刺到合谷,只有治牙痛,不治別的,那不見得。

    應該是整體的角度。同時更主要是調節機能的角度。

@ 所以學老師一個經驗方,長期老使那經驗方,有的時候是不靈的。儘管是經驗方。疾病變了,情況變了,環境變了。它還行嗎?

    所以藥方也是要變的。因為客觀事物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的。病人在不斷運動,疾病在不斷變化,自然環境在不斷運動變化

    那你當然治療的時候,防治的時候,也要考慮到這些特殊情況

@ 按照五運六氣來考慮問題。今年運氣和去年運氣不同了。今年上半年之氣是太陰濕土司天,所以今年上半年應該濕氣盛,可到下半年呢,就是太陽寒水在泉,下半年就乾燥(寒冷)了。

    不管上半年下半年,你見感冒就開這個方,肯定不對。所以要從運動的、變化的這個角度,來考慮防治疾病

所以要從運動的、變化的這個角度,來考慮防治疾病。總的是要使人體動態調和,陰不足了就要補陰。或者陰不足了,陽太盛的,在補陰同時還要瀉陽。總之是讓人體和調,所以整體、機能、動態諧調。這是疾病觀的很重要的問題。不光是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,虛者補之,實者瀉之。你都是在那搞諧調,都是在那搞平衡。當然不可能絕對平衡。

大葉性肺炎西醫都使青黴素,中醫大葉性肺炎,你都使什麼麻杏石甘,恐怕不行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有所變化,這個就是學習中醫藥必須知道的特點。

黃元御的《四聖心源》上所說的,“以氣而不以質”,氣就是功能,觀察氣,不是觀察它的形質形態,強調功能特點。摸脈可以知道這個病人,腹脹、心跳、心慌,這些個功能性的問題,摸脈就知道它這個潰瘍面有多大,恐怕很難說,即使你知道,也不會太確切,但是從這個現象上,我們確實知道他功能上的障礙。甚至障礙在什麼地方,輕重程度,可以摸得出來,但是說摸出來這個形質壞在什麼地方,壞了多大一塊了,恐怕是難。從功能角度,從外在現象來推測裡面的變化,來解決它的一些具體的問題。 

臟象學說當中所說的五臟,它實際上是講的五臟功能活動系統,而不是真正的完全是那個解剖的臟器

心是什麼?心主神明,心主血脈,心之華在面,心氣通於舌,與夏氣相通應。心的經脈是手少陰心經,而且還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裡,這都是心,這絕對不是這個解剖的心,這個解剖的心解決不了這麼大的問題。所以它所說的這個心,你看連自然都連上了。跟夏季都連上了,跟小腸也連上了。跟經脈也連上了。對不對?跟顏面、跟舌頭等等,甚至於連喜、笑,在聲為笑,在志為喜,這些都是心。所以這是從功能角度,即使整個臟象學說,都是講的五臟功能活動系統,因此我們說《內經》方法論的特點之一,是從功能角度把握生命規律

 

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腎藏志,叫五神。五神分藏於五臟,這不是更是一個整體的、諧調的觀點了嗎?你看這兩,似乎是很矛盾的,那個說心藏神,這又說五臟都藏神,似乎是很矛盾的,其實就從原理上來說,它們沒有矛盾。關於神的問題,它都是從整體諧調的角度來認識,所以說,從整體的角度來把握生命規律,那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。即使說你講心藏神的觀點,到臨床上出看病,看神志的病,一律治心,恐怕也不是。各位有臨床大夫,那你健忘的話,就單純去治心,就不許治腎,或者就不能治別的臟,大慨醫生不是這麼當的。應該從整體的角度,來觀察、來分析這個問題

在醫學理論當中,明確表示了生命運動變化的原理,醫學概念也具有時間性,同樣是運動,時間就是在不斷的運動的,醫學概念裡,明顯具有時間性,比如說,五臟,它叫四時的五臟,《素問。金匱真言論》它叫四時五臟陰陽。合於四時五臟陰陽,它把四時五臟陰陽都聯繫起來看待。因此肝,在講到肝的時候,實際上也考慮到春天了,也考慮到清晨,寅卯時也是肝木之氣,所以它有時間的概念。大家最常用的,說是證候,證就是證據,觀察什麼問題,說什麼問題有證據,看病也得有證據,“候”,候本身就有時間概念在裡頭,我們所說的時候,而在《內經》裡頭所說的候,在《六節臟象論》上所說的候,它把五日謂之候,五天就叫做一候。三候謂之氣,三候,三五一十五天,就是一個節氣了。六氣謂之時,六氣就是三個月了,時就是四時的春夏秋冬。四時謂之歲。春夏秋冬四時就是一年。所以這本身就含有時間的概念。中醫我們成天說辨證論治,有包括證候,觀察疾病的證候。這不就是時間概念嗎?所以運動變化的角度來看。從醫學概念當中,乃至於我們診斷、辨證當中,那都含有時間的概念。 

從時間的角度來考慮醫學問題,那確實從《內經》裡頭就講得很詳細了。比如說人體生理,一天,早上、中午、晚上不同,是吧?說平旦人氣升,太陽剛一出來,陽氣開始出生,人體中的陽氣也升,日中陽氣隆,正中午了,自然界的陽氣旺盛,人體的陽氣也旺盛,所以這個時候,人體抵抗力最強,一般的話,大中午的得感冒的很少;日西而陽氣已虛,氣門乃閉,太陽落山了,自然界的陽氣不足了,人體的陽氣也開始差了。氣門乃閉,汗孔就該閉了。不然的話,老在那運動,老出汗,下午了,不太注意,特別容易感冒。所以下午運動完了,要注意穿好衣服。中午運動完了,即使沒來得及穿好衣服,恐怕操場跑兩圈,也不大容易感冒,不一樣啊!生命規律就是這樣的,它就是在這不斷運動變化當中的

針灸子午流注針法,不同的時辰扎不同的穴位,這純粹就是,主要的依據就是時間。生命和時間的這個規律。或叫生命節律,這不是之運動變化嗎?而且那是行之有效的。使用千百年的方法。

三個特點,從功能角度,從整體角度,從變化,或者運動變化的角度,來研究生命規律,這是《內經》理論體系的方法論的一個特點。而且這幾個特點,也反映到我們整個中醫學的理論當中一些特點,同時也在臨床實踐當中不斷地在使用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acock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